|
自2017年宝安区提出创建妇女儿童友好型城区以来,该区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成效显著,已累计建成75个儿童友好型公园。这些公园规模不一,大至近2万平方米,小至社区内几百平方米的“口袋公园”,全面覆盖辖区十个街道,成为孩子们游戏成长、感知自然的重要场所。其中,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立新湖畔的立新湖儿童乐园格外引人注目,它不仅是深圳首个“去塑料化”儿童乐园,更以“自然探索”为主题,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了全新范本。 
立新湖儿童乐园占地约6000平方米,与立新湖波光潋滟的湖景融为一体,其最大特色便是彻底摆脱传统儿童乐园的“塑料依赖”,全部采用木头、石头、沙土等天然材质构建游乐设施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园内没有常见的塑料滑梯、塑料跷跷板,取而代之的是由木条、砖块、沙石、木桩、树皮、鹅卵石等不同质感材料铺装而成的感知步道,孩子们可通过触觉直观感受自然材质的差异。此外,乐园设置了荔枝小径,供孩子们骑车、奔跑、自由探索,沿途的科普木桩以趣味形式普及荔枝知识;大榕树底下搭建的树屋平台、组合攀爬架,成为孩子们冒险嬉戏的“天然乐园”,多人蹦床、秘密桥洞等设施也全部采用环保天然材料打造。 
该乐园采用0-12岁分区设计,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需求,同时融入雨水回收等环保技术,实现了生态环保与儿童友好的深度融合。乐园设计师、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、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磊表示,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儿童公园多采用塑料设施,实则隔离了儿童与自然的接触。立新湖儿童乐园依托湖边土坡的良好自然条件,以天然材质为载体,从视觉、触觉等多维度为儿童创造接触自然的机会。“城市密度不断提高,儿童自然缺失症问题日益突出,对电子产品依赖度增加,锻炼不足导致肥胖问题凸显。其实儿童需求很简单,一堆沙子就能让他们快乐玩耍,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打造适合的场所。”刘磊介绍,建设过程中就地取材,如利用倒伏树木,既环保又降低了成本。 这个“纯天然”的儿童乐园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。带孩子前来游玩的居民陈立丽说:“感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,那种在树下捉迷藏、在泥地里玩沙子的感觉特别好。”凭借创新的设计理念和优质的建设品质,立新湖儿童乐园荣获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,该奖项是深圳市勘察设计领域的最高荣誉。 
作为2021年建成开放的儿童友好空间典范,立新湖儿童乐园已成为深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标杆项目,其“去塑料化”“自然探索”的设计理念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宝安区75个儿童友好公园的建设,尤其是立新湖儿童乐园的成功实践,彰显了儿童友好与生态环保的有机融合,为全国城市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,也为孩子们构筑了更加健康、自然的成长环境。
|